全景拍攝的發展過程(一)
在深圳網絡公司做了那么久的全景攝影師,發現有很多新人連全景攝影的發展過程都不知道。應朋友要求,今天特意分享一篇關于全景拍攝的發展過程的文章。
其實,“全景”作為一種表現寬闊視野的手法,在很久之前就得到了普遍的認同。北宋年間,由張擇端繪制的《清明上河圖b就是一幅著名的全景畫。攝影術出現后,全景攝影也隨之而生。
美國羅切斯特公司生產的Cirkut系列全景相機是早期全景相機中最流行的產品,該系列包含多個型號,最大16#Cirkut使用的底片達到16英寸,羅切斯特公司于1907年并入柯達公司,CirKul也隨之成為柯達公司品牌。
Cirkut系列相機固定在一個旋轉云臺上,拍攝前需要首先擰緊發條。由于早年膠片的感光度較低,拍攝的旋轉速度也比較慢。在拍攝集體照時大家需要面向鏡頭保持固定姿勢很久。廣州艷芳照相館就曾使用柯達Cirkut相機為4000余人拍攝合影照,照片的長度達到了1.5米。
617相機具備非常悠久的歷史,而直到今天,仍然有很多職業攝影師選擇使用617相機拍攝全景照片。這類相機的畫幅約為6×17cm,使用120或220膠片
比較著名的品牌有林哈夫騎士富士和吉爾得。
吉爾得相機由德國眼科醫生庫特吉爾得親自設計并制造,能夠適應多種畫幅
最大可拍攝6×24cm的底片。設計者庫特先生將大量的創新想法應用到自己的相機上,實現了電子計數遙控拍攝以及3D立體攝影等多種功能。1988年,吉爾得相機作為林哈夫的客座商品參加了PhotoKina展出,并于同年被某權威媒體授予了“五星級相機的”稱號。
許多攝影愛好者也開始關注寬幅,全景照片,但由于617相機體積龐大,價格昂貴并且操作復雜所以使用這類相機的多為職業攝影師。一些廠商開始為35mm相機配備寬幅、全景拍攝功能,1991年,日本美能達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口袋寬幅相機P's(又名Riva Panorama),采用固定的遮幅設計,可以拍攝畫幅為13×36mm的寬幅照片,P's內置的24mm定焦鏡頭,可以達到約74度的水平視角。
全景照片與寬幅照片之間并沒有非常嚴格的界限;通常寬高比例約為2:1的照片被稱為“寬幅照片”,而寬高比例達到或超過3:1的照片則被成為“全景照片”。與普通照片相比,使用寬幅或者全景照片記錄大場景,能夠容納更多畫面元素,并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。
利用遮幅方式的相機在90年代初期一度成為市場上的潮流熱點,在眾多產品中,理光公司的R1雙焦距相機可謂經典之作。該機器的鏡頭可以在30mm F3.5和24mmF8之間切換,能夠拍攝三種不同視角的照片。在1995至1996年間,R1相機共獲得了五項國際大獎。
1998年,世界上第一款量產型的35mm雙畫幅相機Xpan(又名TX-1)正式上市。Xpan是由哈蘇和富士公司聯合設計的,使用普通的35mm膠片,在拍攝時可以靈活地在24×65mm和24×36mm兩種畫幅之間進行切換。Xpan體積小巧,快門聲音柔和,并且具備約3:1的寬高比例。在使用30mm F5.6鏡頭時,可以達到約94度的水平視角。Xpan讓全景拍攝變得更加普及,不僅僅是風光建筑,人文紀實題材中也涌現出不少全景作品。
2006年,Lomography聯合俄羅斯Zenit相機廠復刻了經典的Horizon全景搖攝相機,提供了黑白兩種機身顏色,能夠在24×58mm的底片上記錄約120度的影像。
關于全景拍攝的發展歷程,小編今天就先分享到此。至于其他的內容,等小編整理好,再分享給大家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