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做產品運營有哪些對應意識嗎?
在深圳網絡推廣公司開始是這樣定義產品運營的:產品運營是一項從內容建設,用戶維護,活動策劃三個層面來管理產品內容和用戶的職業。后來,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,公司越來越重視數據運營,所以又在產品運營里添加了一個數據運營。但是,我們今天要分享不是數據運營。而是產品運營的對應意識。下面,一起去一下吧。
運營是有成本的,但往往很多大公司的產品經理沒有這個概念,因為他們所用的資源都是免費的。時時刻刻有成本意識對于個人成長很重要。
成本包含:人力、渠道、設備……,如果你走出大公司,自己去創業,你就會發現成本的束縛。但也唯有在成本的束縛下,你的產品才能夠真正的成功。在大公司的產品經驗,要注意你的渠道投入是否大于你的產出,及時是自有的渠道不要,你也要對應成是賣給其他公司的,另外你的產出是否大于公司平均水平。如果不是,對不起,你的產品很可能會被淘汰。
對于產出,公司上下每個人都盯著,其實你反而可以放開手腳大干特干;但同時在定價側,有時候適當的漲價也許你的產出會更大哦,而不是一味的考慮降價。
毋庸置疑細分市場細分運營會使得效率最大化。但現實是什么?我們最大化了么?沒有。為什么?因為很多我們首先聚焦都沒做好,而細分后運營力量又跟不上,導致效率沒有最大化,反而不如踏踏實實做好聚焦。
對于移動互聯網來講,聚焦相當于是一個頁面,你能否包容不同用戶的-綠淵悠靜-需求,同時讓用戶在你的網站里迅速找到自己的需要?雖然手機上展示空間沒PC側廣,但一般是足夠的。當然理論上你做成定制的,比如新用戶進來是什么頁面,老用戶進來是另一個頁面。以前廣東流量占比一直在30%以上,我們也做過廣東用戶進來一個頁面。最開始往往是好的,但結局往往是很悲慘的。1分為2,為3或者更多后,運營力量是否跟得上?成本的投入是否大于產出?真正做好聚焦的內容,往往絕大部分用戶都喜歡。好的產品在不同的渠道位置,往結局都是好的。就怕你推薦錯誤的產品,以及更新維護不到位的產品。
堅持做細分的原則:如果你能保證細分為二后每天運營更新的力度和聚焦時是一樣的,那么你已經具備條件。
運營即效率,效率即生命。是每個產品運營經理必須時刻牢記于心的。而量級是KPI,是光輝的數據。
前陣子看到一篇《騰訊,到了該創新的時候了》的網文,雖然創新方面的觀點不敢茍同,但其中有個數據表:歷年的QQ在線人數和騰訊的盈利放在一起,通過這個數據說明了:騰訊的盈利和QQ在線人數成正比關系。在平均用戶消費這樣的關鍵指標上,騰訊10年沒有進步。實際就是光鮮的數據背后,產品運營沒有提升。
但反過來我們看某個產品,你是否曾熟識?是不是當初效率還不錯,后來隨著推廣的加大,效率反而降低了?為什么?
效率跟不上量級的增長,意味著成本的投入有浪費,目標用戶定位不準。勢必有很多無效用戶,以及加大的流失率和部分用戶對產品的失望。
而效率才是衡量一個產品運營經理的真正價值所在。
最后說下前奏和高潮。
很多時候我們的焦點都在關注高潮上,高潮固然重要,但做好前奏會更有利于高潮的爆發
產品運營的前奏實際是不斷的預熱、預熱再預熱,讓用戶先有所了解有所期盼,并且到最終使用過程中很潤滑。這樣效率值才會更高。高潮才會更高。